这5年,将是城市骨架性设施建设基本定型之时。市政设计院道路交通研究室工程师吴丹称,北、上、广、深通过基础设施超常规投资,迅速建成高水平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奠定现代化大都市框架体系。武汉瞄准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未来更需要加快建成高效、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到2020年,我市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400公里,全市“五环十八射”快速路网体系要基本建成,迈入全球地铁城市先进行列,超大城市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吴丹认为,城市框架定型之时,城市品质要同步提升,未来5年是城市建设更注重功能与品质并重的5年。
“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在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上做了诸多努力。中心城区“三环十三射”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建成,打造了一批生态名片,建成绿道800公里,市民在家门口亲近、享受大自然,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要优化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加快构建“两轴五环、六楔多廊、蓝绿织城”的城市生态格局,建立由中心城区通向外围“1+8”城市圈的6大生态绿楔;实施“蓝网工程”、“绿网工程”,打造主城40个湖泊公园,展开100公里两江江滩生态客厅,建设新城6大郊野公园集群,打通全市1300公里绿道等,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实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城市品质提升还有更多空间。”市规划院一位规划师称,放眼上海、杭州等城市,郊野主题公园兴起,生态环境引发产业化升级。武汉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用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大有可为。
该规划师表示,通过划定全市域范围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城市周边主要的山水资源,防止城市“摊大饼”无序蔓延,这是对城市生态主动作为的第一步,但如何营造“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格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姚崇怀认为,城市品质的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绿地优势来减排,用生态廊道来减慢,用优美的生态凸显生活品质。具体而言,可以探索生态保护与现代都市农业、旅游度假、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的复合化发展,形成山、水、绿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升武汉市环境品质。
时间已经紧迫。姚崇怀说,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的时间段是有限的,大建设要与高品质同步,如果等到城市整体框架基本定型后再做探索,就为时已晚。(记者 王亚欣)
绿楔并不限定发展
未来5年对于最终形成“1+6”城市空间格局,十分关键。武汉市规划院规划师林建伟称,固化“1+6”城市空间格局,要破除保护生态就是限制发展的概念,用生态建设,转变产业结构来防止“摊大饼”。
林建伟称,城市空间格局不是停留在规划纸上,而是在一系列严格措施下加以落实。通过划定全市域范围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城市周边主要的山水资源,防止城市“摊大饼”无序蔓延,建立由中心城区通向外围“1+8”城市圈的6大生态绿楔,降低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和雾霾。
今年,首个绿楔保护规划率先出台,将对府河进行生态性建设。林建伟分析道,这将给大家树立一种观点,保护并非限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以生态建设的方式促进生态保护,争取在6大绿楔中形成风景旅游、休闲游憩与都市农业相结合的湿地公园、赏花公园、都市农业园等多类郊野公园。
未来5年,武汉将通过建设新城6大郊野公园集群(包括生态旅游综合体)、串联三环线生态带“1环33珠”、打通全市1300公里绿道等,来实现生态控制区功能化,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实施。(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严晗)
武汉交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宏伟:尽快把高铁开到机场去
近年来武汉抢抓“高铁热”机遇,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中的大通道、客货运系统和20多个铁路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已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覆盖省内300公里范围和至中部省会城市2小时左右、至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5小时的快速客运交通圈。
但武汉交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宏伟认为,取得的成果固然可喜,武汉也要有危机感。目前武汉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京广高铁,连通东西方向的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时速仅200公里。此外,武汉至胶州半岛方向列车也时速较慢,至西北的西安要从郑州经过,至东南武夷山甚至还要到合肥转车,至西南的昆明还没有高铁动车。
再看其他中部城市也正在积极构建高铁“米”字网,长沙、郑州不但有南北向的京广高铁经过,长沙还有时速350公里的沪昆高铁经过,郑州至徐州东西向的高铁也正在建设中。
“铁路建设拉出了全国交通的骨架,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个城市高铁发展得如何,决定了其在此区域乃至全国的地位。”朱宏伟说,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应当承担起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责任,面对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要想巩固乃至提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就必须使高铁大通道更为通畅,形成更完备的“米”字形大通道格局,构建全国高铁“天元”。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武汉将着力构建沿江高速铁路,强化武汉铁路大通道往西北、东南、东北、西南等方向的能力,使目前6个方向能力扩展至12个方向,基本建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促使武汉以铁路为骨干的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匹配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要求。
朱宏伟建议,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特别是应尽快让高铁连通机场,促使更多外地旅客来汉进行空铁换乘,这样才能凸显出中部门户地位。(记者鞠頔 通讯员吕作武)
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孟建军:江边要让人慢得下来
“‘十三五’期间,我市提出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滨江滨湖生态景观,这一做法本质是将公共资源还给市民,给大家提供慢生活的休闲空间,这是国内外一线城市的普遍做法,也已经取得了广泛共识。”昨日,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孟建军说,“武汉在中心城区未来需要更多的公园和绿道,方便市民更便捷到达其中。”
孟建军说,纵观国内一线城市,上海是将滨江资源利用得最好的地方,当地以黄浦江两岸的近现代和当代建筑为映衬,将大上海的气势展示出来,同时沿江有大量供游人休闲的设施,让人愿意亲水、近水。苏州则是围绕金鸡湖打造景区,把滨湖资源发挥到极致,形成了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五大功能区。
“武汉江、湖资源兼备,市民可以就近徜徉在其间。近些年全市重点打造的青山江滩和后官湖绿道等,和已经开工的东湖绿道以及墨水湖公园等,甚至是‘三线一路’规划,都是围绕如何让市民共享江、湖资源而进行的努力。”孟建军认为,和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武汉应当学习这些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保护的理念,同时随着政府财力的提升,不断增加生态景观产品的供应量,引导全社会绿色发展的意识。(记者张晟)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博士吕汉阳:建“智慧城市”应让市民说话
“全国有大量城市提出发展‘智慧城市’,政府的投入总是有限的,应重点突破,而不是贪大求全。”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吕汉阳博士表示。
吕汉阳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是通过数字化与信息化,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管理创新,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公共安全监管难度大等“城市病”。
2015年,武汉相继建成“云端武汉”政务云(数据)中心、电子市民中心、市民“一卡通”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制定了《武汉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从体制层面破冰,打破信息孤岛,开创全国电子政务建设之先河。同时,以财税、交通、商事、科教等领域为重点,建成全国政务数据开放最多、应用最全的市政府公开数据网,武汉也再次获评全国“智慧城市产业领军城市”称号。
下一步,武汉还将全面推进智能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环保等相关产业创新,实现本市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整合发展与全球同步。
吕汉阳表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终使用者,民众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享有更多话语权,而不只是政府和企业唱“独角戏”,在项目立项时,应该提供更多的市民参与的渠道,从市民体验中收集更多意见和建议,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康鹏)
武汉市作协主席李修文:用作品讲好“武汉故事”
“作为生活在武汉的写作者,我们应该根植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创作出一批有体量、有质量的文化产品,让‘武汉故事’深入人心。”昨日,市作协主席李修文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塑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我市提出,未来5年,文化建设要虚功实做、内外兼修,要实施“武汉作品锻造工程”,让武汉故事深入人心。
李修文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创作上的好时代,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这可以说是一个故事社会,如何讲好这些故事,是一座城市、每个作家都应该思考的。”
如何通过作品讲好“武汉故事”,李修文认为需要两方面协同努力:一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配合与组织运作,比如武汉作家们近年来广泛参与了《武汉印象》编撰、《雕塑大武汉》报告文学丛书编写等;二是文艺创作者的个人认识与抱负,比如继续组织更多作家到基层挂职,感受火热、真实的武汉生活,创作出一批反映“武汉故事”的长篇小说,甚至将它们拍成能够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
李修文也坦陈,目前讲述“武汉故事”的文艺作品数量还不够多,特别是能产生全国影响的精品少见。“文学创作一定要拒绝唯市场化,但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应该经得起市场检验,能让普通读者、观众喜闻乐见。我们的城市生活充满魅力,只有坚持选择优势题材,将它打造成真正的精品,才能让‘武汉故事’茁壮生长出来。”李修文表示。 (记者欧阳春艳)
五环十八射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域交通要加密城市环线之间的快速路网,到2020年将形成“五环十八射”高速公路路网,即武汉市域范围的出城快速路将达到18条。
“五环”即内环、二环、三环、四环和外环。
“十八射”具体为江北快速路、武英高速、武麻高速、岱黄高速、机场高速、机场二通道、长丰大道高架接硚孝高速、东西湖大道接107国道、汉蔡高速、东风大道高架接318国道、武监接汉洪高速、青郑高速、武纸公路、武鄂高速、武黄高速、高新大道、凤莲大道(凤凰山—光谷大道)、白沙洲大道接107国道咸宁段。
目前,“十八射”中大部分已建成通车,而机场高速正在进行改线施工,江北快速路目前仅开通新洲段,硚孝高速武汉段正在加快建设。而五条环线中,也仅剩四环线正在建设中。(记者韩玮)
绿网
未来5年,规划建设绿道1300公里,构建郊野—城区—社区三级绿道网络,推进绿道环湖、沿江、临街、绕山、穿城,形成覆盖三镇、串联主城和新城主要区域的绿道系统,将东湖绿道打造成世界级绿道;集中建设一批郊野公园、街心公园、城市林荫道、立体绿化带等,通过绿道连接成网,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
“十三五”期间,将加强两江四岸的绿色风光带建设。推进“纵轴”谌家矶、杨泗港等地区共11公里长江江滩公园,以及“横轴”汉江湾地区5公里汉江江滩公园等工程建设,延伸两江四岸绿化岸线接驳至三环线城市生态带;依托汉正街改造工程启动南岸嘴景区新建以及龟山景区改造项目,为城区居民提供休憩游乐的空间和观赏两江风光的窗口。
打通长春观—洪山—珞珈山的绿化通廊,扩大山体公园周边绿化开敞面,形成从蛇山公园经洪山、珞珈山连接至枫都山的东西向山系串珠绿廊。(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赵旋 饶慧玲)
蓝网
未来5年,我市将全力彰显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实施“蓝网工程”。严格落实166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面锁定全市166个湖泊“蓝线”。实现城区湖泊全面截污、水质全面好转、环湖路全面打通、湖泊公园全面建成。
2016年中心城区湖泊排污口全面截污,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加快新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金口、武湖、军山等16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南湖、墨水湖、杨春湖、梁子湖、汤逊湖等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大东湖等生态水网建设。
加快推进两江四岸环境建设,建成百里滨江画廊。从今年起,我市还将不断延伸“两江四岸”滨水生态长廊,到“十三五”末,全市新增江滩30公里,推进全域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实现江湖相济、湖网相连。(记者张晟)
超算中心
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筹划建设超算中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计算能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而超级计算机作为云计算的强大基础设施,可以对外提供千万亿次的计算服务。高性能计算不工作,设备空闲时,超算中心就利用这一空当从事云计算服务。超算中心的云服务是在高性能服务器实现的,因此计算能力和速度很强,输出的云服务也更高效。
超级计算可承担各种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同时,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也可为社会提供云计算服务,是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重大挑战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一个战略制高点。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均建有超算中心。(记者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