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传统美德成风化人
时间:2017-07-24 来源:原创文章 发布:本站编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了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规律,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切实传承发展好中华传统美德,用中华传统美德成风化人。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从时间上看,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古代、近代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传统。就内容而言,中华传统美德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又有行为规范方面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彰显其时代价值。毛泽东同志从理论原则上提出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道德的正确立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强调,对于历史遗产和一切进步的文化,都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应该“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应当注意的是,传统道德如果不具备时代价值,对当代人和当今社会发展不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就没有传承和弘扬的必要;而那些通过深入挖掘、重新阐释而具有时代价值,对当代人和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传统道德,就是应当传承和弘扬的。比如,“讲仁爱”对于当今社会强调的团结友爱、社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崇正义”同当前强调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一致的,等等。传承发展这些传统道德,对当代人和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见,对传统道德要批判地继承、创造性地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阐发和弘扬其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价值。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中华民族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对待中华传统美德,关键是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比如,爱国主义精神、自强进取精神等,可以超越时代、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又如,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当今表达孝心不必像晋人王祥那样“卧冰求鲤”,但那种孝的精神是应该弘扬的。再如,在刻苦学习方面,今天也不必“头悬梁、锥刺股”,但那种精神是应该发扬的。

将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习近平同志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他还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当前,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一个重要目的是用其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伦理文化的基因,对应着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天然优势,对人们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来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在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大多数都可以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找到传统资源和文化基因。因此,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以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为基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需要一起抓:一手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一手抓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离开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孤立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功能。因此,应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传承发展优良家风家训、乡贤文化等,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

站在党治国理政的高度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这就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当前,我们应站在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整肃党风政风,带动家风民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传统美德得到有效传承发展。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只有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效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等问题,更好唤起人们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这对于建设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全社会、全员参与,积极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风尚。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需要不断推进、持续发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战略眼光,从民族繁衍发展和复兴强盛的高度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要脚踏实地,着眼现实需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还应看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关键是抓好薪火相传。要立足家庭教育,抓好学校教育,加强社会熏陶,让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