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14: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里,祯祥就是大道之行。
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只有正确把握历史规律,才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以思想为建党之基,以作风为立党之本
从严治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胜因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以信仰凝聚党员和群众,建立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纪律是胜利之母。中国共产党严明纪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作出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1926年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1928年制定《井冈山反腐败训令》,对腐败分子产生极大的威慑;1933年颁布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反腐败法令“第26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使苏区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后,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查处了谢步升案、左祥云案、瑞金系列案、于都窝案等大案要案,警示了广大党员干部,培育了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谢步升案发后,毛泽东痛心疾首地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此风不刹,何以了得!”
延安时期也发生黄克功、肖玉壁两起惊天大案。毛泽东断然拒绝各种各样的求情,严厉指出:共产党必须功过分明,赏罚严明,功不抵过,罪不否功!
作风决定成败。1940年初秋,毛泽东与马列学院邓力群等人谈话,提出“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早已经住历史的检验。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接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1945年7月1日,7位国民参政员在访问延安期间,黄炎培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共诸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要防止“四种情绪”: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要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当全国解放已成定局,1949年3月23日,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满怀豪情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绝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开创纪律检查,建立监督制度
从严治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石。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成为一个崭新课题。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赋予纪委检查审理违犯党纪行为的职能。1950年4月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为把“四种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1950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整风整党,克服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
这期间,刘青山、张子善巨大贪腐案震惊全国,教育了全党,提高了全党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事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
1956年,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共产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必须经常注意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因此,党的八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党外民主人士监督的制度。
构建惩防并举反腐体系,形成五位一体党建布局
从严治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80年代普遍存在的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使得一些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干部有机会以权谋私,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着严峻形势。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强调“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1985年11月24日,中央政党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政党工作部署的通知》,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后,“从严治党”在党的文献中大量使用。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十四大党章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党”被写进党章,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管党治党的总遵循和根本原则。
邓小平强调要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提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一手抓思想建设,一手抓制度建设”,要求在纪检工作中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时期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先后颁布了30多个,为依法从严治党提供依据和保障。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党的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从严治党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
江泽民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指导方针,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单列出来,形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
纪律和制度是刚性的。这一时期,中央纪委对陈良宇、薄熙来两名原政治局委员立案检查,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的决心。
创造管党治党系统思维,开辟治国理政崭新格局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为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领导着13亿多人的执政党,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和治国理政的崭新格局。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2016年1月12日,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他还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所谓全面,一是要全面开展党的建设。习总书记强调:“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二是要既营造小气候又促成大气候。习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号召造就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调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强调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强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习总书记还提倡“三严三实”的作风,强调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习总书记形象地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说,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胜利前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