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经水利部专家组实地查勘、查阅资料和现场打分,武汉市综合得分91.9分,在我省5个试点城市中,以最高分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技术评估验收。
2014年5月,武汉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为2015年到2017年。试点涉及的六大任务10项行动6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17项考核评价指标全面达标,12项指标超额完成。使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明显提升,特色水文化与亲水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达到了试点期的建设目标。评估组认为,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特点明显、成效突出,实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整体目标。
武汉市拥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水域面积211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占比居中国大城市之首。武汉既“优于水”又“忧于水”。2014年以来,武汉全力推进试点建设,让市民共享治水改革发展成果。
水生态环境全面优化
7月11日,东湖港,不少市民和游客正在风景如画的公园散步。从两侧棚户扎堆,河水淤塞严重的黑臭水渠,脱变为占地1274亩的城市海绵综合生态景观公园,附近居民颇感欣慰。
2014年,武汉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东湖港迎来了治理机遇:打通杨春湖与东湖港的连接通道,完善区域排涝系统;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全截污,内源污染全清理,面源污染全控制;通过引江入湖、水网联通,实现江湖水体交换、流动、净化。
东湖港的治理,只是武汉水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缩影。试点工作被纳入武汉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管理目标,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水资源消耗等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各级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要求,完成了《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15项涉水专项规划。
试点中的“武汉创造”
盛夏,走进江岸区百步亭小区盆景园,六七百盆盆景让参观者赞叹;盆景茂密的枝叶下方,都摆放着一个废旧油桶。“这样下雨时可以把水收集起来,浇花就不成问题了。”居民李元炎自制雨水收集系统,一年节水近200吨。
试点中,城市节水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行业推进。全市计划用水户达到1.7万余户,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持续攀升、超过90%。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小区创建总数达到552个。
推进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打破行政区域化和部门化界限,汇聚社会力量,强化科技支撑,着力解决区域内河湖管控乏力等难题。2017年,武汉河湖长制工作综合考核全省排名第一。
2016年,颁布施行全国首部《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确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发展底线,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项目零审批、零进入。
2017年,在全国首创实行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按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科学设置了13个监测断面,实行水质“改善奖励”“下降扣缴”的生态补偿奖惩措施。
建设国际滨水生态绿城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修复,武汉先行一步。
2017年6月,青山江滩二期工程正式对市民开放。武汉江滩公园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滨江公园,累计建成两江四岸江滩长58公里,面积约671万平方米,成为城市风景线和城市会客厅。
按照以水定城的思路,持续实施武昌大东湖、汉阳六湖、汉口金银湖七湖等城市生态水网构建项目,不断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城水格局均衡,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网。
武汉将“江汉朝宗”核心景观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东湖城市绿心为样板,打造了月湖+文化中心、南太子湖+体育中心、盘龙湖+遗址考古公园、后官湖+景绿网红小镇武汉花博汇等一批“大湖+”生态生产生活相融模式,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宜居品质的世界知名滨水生态绿城。(转载自武汉建设网)